美國準總統歐巴馬在即將上任之際,寫了封感性十足的公開信給兩個尚未成年的女兒,值得一看,如果我們把美國換作是社會中的任何行業,也會讓我們有所感觸,特別是圖書館事業:
以下是聯合新聞網的翻譯
http://udn.com/NEWS/WORLD/WOR6/4692778.shtml這正是我在你們這年紀時,外婆想要教我的功課,她把獨立宣言開頭幾行念給我聽,告訴我有一些男女為了爭取平等挺身而出遊行抗議,因為他們認為兩個世紀前白紙黑字寫下來的這些句子,不應只是空話。
她讓我了解到,美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它完美,而是因為我們可以不斷讓它變得更好,而讓它更好的未竟工作,就落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這是我們交給孩子們的責任,每過一代,美國就更接近我們的理想。
例:
圖書館所以偉大,不是因為它完美,而是因為我們可以不斷讓它變得更好,而讓它更好的未竟工作,就落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這是我們交給孩子們的責任,每過一代,
圖書館就更接近我們的理想。
不管如何,這個經濟蕭條、缺乏自信心的年代,這個會激勵人民的領袖是我們需要的。...
Read more
A:你知道念圖書館的好處嗎?
A:就是知道東西在哪,而且是不用花錢!
B:呵呵 真是機車
A:不過你要我幫你找,我就要收你錢
B:ㄟㄟㄟ......你怎麼這樣ㄚ,不是免費的ㄛ?
A:去找館員,不要找我
B:算你狠!哼!...
Read more
顧名思義google doc是一套處理文件的模組,最近(2008年底)google doc多了許多功能,他不只是
文件瀏覽與簡單編輯而已,還有在
多元格式支援、
整理、編輯
物件插入、
協同編輯等.....等方面有明顯的進展。另有很多新功能,有待測試與瞭解,這部分在
新功能 上有說明,我們先對Google doc目前的發展做初步的瞭解。
1.目前支援的格式有「文件」document, 「試算表」spreadsheet, 「簡報」presentation, 「表格」form, 「定形式化文件」pdf(這個格式僅能傳布不能編輯,但支援是非常必須的,由於各種格式可以轉檔為此格式,可以替其他的尚未支援格式解套),另外還有可套用樣本template可以匯入使用。或許有人問圖片格式要如何使用,雖沒明寫,依據google doc的規劃,當jpg匯入時,是將把此檔案當成doc來對待,jpg等被包裹在裡面。
2.文件的附屬檢索與導覽功能有folders, 註解......(不過可注意的是並沒有利用tag, 這是否與google notebook的設計概念有所不同導致)3.多媒體與特殊格式支援有圖表、footnote與統計語法
4.文件的內容格式是以html為基礎,從標題字體樣式、字形,並可以css置入html樣式,也有如類似wiki的table of content....
5.文件傳播功能從存檔、列印、匯出html, pdf等......
6.協同功能除了分享權限外,還有共同寫作,還有線上統計表格(form), 這很讓人震驚,因為大部分的工作可以經由此模式作分享,大大降低認知上的誤解與時效
7.與其他外部模組的配合,如calendar, youtube,或許可以跟外部如delicious或facebook等web2.0模組配合,當然自身的igoogle服務也是支援的8. 管理介面支援滑鼠拖曳(drag-and-drop)的文件管理,並有版本控制功能Revision History
Google doc可以期待的空間很大,待擴充的部分有「線上字形選用(基本英文字形外)」、「線上會議功能與語音支援」等等,可見未來google在網路使用者資訊的生產上、交換上產生很大的影響。
...
Read more
今天的專題演講是請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資訊研究所
李鶴立教授來為我們演講,李教授與美美老師都是Rugters的博士,他在美國將近20年,近年來在一些研討會可以看到他的發表,例如
2007資訊組織與檢索國際研討會 ,或是國家圖書館所辦的研討會,主題
圖書館目錄的功能: FRBR和七略 和
Information Structures and University Professors: A study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information seeking,這次跟我們碩士班同學的分享也是在這兩部分。
我比較好奇的是李教授說
Raya Fidel原來也是研究編目的專家,如今以質化或是混和式的研究在學術上成為大師,在台灣,很難想像資訊組織的專家同時可以是資訊行為的權威,這肯定有一些意義與脈絡。相信這些研究都可以讓使用者與館藏拉近距離,這裡的館藏當然包括數位環境下所有價值的知識,可以被分享、可以被創造,並讓資訊使用者的權限與能力的限制下,取得有效的滿足,是全面的,而不是膚淺、單求迅速達成。
李教授私下還推薦了一篇Raya Fidel的文章Are we there yet?: Mixed methods research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Vol. 30, No. 4. (December 2008), pp. 265-272.說圖書館的研究取向可以跳脫傳統的讀者、圖書館研究,利用質量的相互驗證,得到更全面的研究成果。...
Read more
期待戰勝期末的恐龍。
這學期因為要把畢業學分趕完大部分(重新入學只能抵免15學分),如此到下學期才能專心修「統計學」與補修完「資訊組織」,並且提論文企畫書(這還是理想吧),我把我的進程規劃成三個階段,希望明年的此時已經在做論文的結尾。
因此在研究所每個階段要扣的很緊,因此在師大的選課策略上修了「圖書資訊學研究」(小蝶老師)、「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美美老師)、「網路技術研究」(建成老師)、「資料庫管理研究」(建成老師)等12學分,加上圖書館實習也有學分數(1 or 2學分,我並沒有查證),光是所上的課就很不容易負擔,但如果沒有修其他圖書資訊學的課又會覺得視野不夠健全。
另外,台大莊芳榮老師的「參考資源與參考服務」,台大陳書梅老師的「圖書資訊學」旁聽,這個策略是讓我可以抓回圖資領域的研究的感覺,而且是回到台大圖資系館,那個8年前的母系,雖然有點羞於見到一些曾經疼愛我師長,他們曾經給我機會並且期待著,但畢竟有些東西是要面對的。每週二、三的台大的課程,台大的優良學風還是讓人著迷,往往流連在系館指定參考書櫃前,奮力閱讀的衝動。
兩邊的課加起來一共有累人17,8學分,想當然爾,整學期下來老實說並沒有多大精神在深度的閱讀上,一些議題的觀察也太過於表面,以致自己都不滿意自己的表現。勉強來說僅有在查找文獻的能力上有進步(很特別的,我發覺芳榮老師與foster老師對我的刺激最為大,美美老師、小蝶老師、書梅老師的整體脈絡的傳授也讓人佩服三人的功力),而自己質問的能力還有待加強,往往在一些場合沒深度的發問讓自己事後很後悔。
今天是12月21日,離期末僅剩兩週,如果我們把研究法與圖書資訊學研究當成一件事來看,我訂的題目是「網路環境中成功查找行為的關鍵—以藝術活動參與者查找相關網路電子資源為例」,就作業的內容來說一個是寫論文的雛形架構,另一個是做文獻探討,這兩個作業都是很大的工程,又牽扯到「學術內力」的問題,論文題目要有創意、文獻查找功夫要精實、行文要有邏輯與架構、還要有閱讀理解與書寫的能力。希望自己能夠完成他,讓一些想法落實。
然後,今年的我參加了不少研討會,想起來我關心圖資的議題這九年來一直都在,大概太重感情了吧。除了小蝶老師在圖書資訊學課堂的主題講者外,如「2008圖書館高峰論壇--邁向未來的圖書館」(11/14)、「數位圖書館與資訊行為研討會(12/11,12」、「圖書館評鑑研討會(師大圖書館辦的研習營)」、「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所辦的獎助論文發表會(12/6)」、中華圖書資訊教育學會所辦的「2008在訪圖書資訊學工作坊(12/13)」我也都有參加、也旁聽了碩二的論文構想書發表,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的研究狀況,多反省一下也是好的。
此外,所上安排了不少專題演講,如密爾瓦基穆祥明教授演講 (10/1、10/8)、華東師範大學王偉軍教授的「基於Wiki之知識服務進展」 (10/7)」、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系周慶山教授對當前大陸對信息法規的討論、還有Dr. Kulhthau與 Dr. Fidel 的學術討論會、大陸四所著名圖書資訊學科系主任的訪台的交流座談等等,就像是一場場豐盛的知識饗宴,端看我們能不能把握機會。
美美老師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課是讓我又愛又恨,研究方法的課本來是很無趣,但是若能有一些實例練習,這堂課是比任何課更有發展性與挑戰性。美美老師做到了這點,雖然我並沒有很好的做好預習、聽講、查找與練習案例、複習等流程,但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上發現了自己缺乏的部分,這將是我論文寫作的基礎,真是感謝老師的用心。
雖然我希望能抓緊每次研究的契機,不過在與指導老師討論上採取有問題才問的策略,畢竟要先有實力才去與教授討論才是務實的辦法。在這個歲末的時節,各行各業仍舊辛苦與無常地運行著,感謝師大圖資所給我這個環境讓我思考與學習,謝謝美美老師、昭珍老師、建成老師、小蝶老師、銘心老師、芳榮老師、書梅老師等,就像美美老師對我說的,要有信心,順著自己的心就可以游到彼岸。...
Read more
星期三下午,美美老師安排我們與Dr. Kuhlthau座談, 地點在師大教育大樓的三樓會議室,她目前是Rutgers 圖資系的榮譽教授,24年來發展了資訊搜尋歷程,1991提出ISP理論,國內有人翻做庫爾梭,而教我們質化研究方法的Dr.Foster叫他古陶(黑黑~~他上課就這樣發音的),不過她在資訊行為領域是可以跟T. D.Wilson並提的學者之一,ISP是閱讀資訊行為的文獻必定要讀的理論,她曾經是中學圖書館員,圖書館員在資訊供應上是與學生最密切相關,也觀察到他們學習上的喜怒哀樂。對圖書館的功能來說,「任務性的資訊查找」是做研究的人或是學生日常必須面臨的,也會讓人憂鬱,因此,ISP model 讓我們在對人學習行為與效果上可以更清楚,我們可以藉此定義問題、擬定策略,避免陷入資訊的泥沼,教育上所用的Big6也是如此,把學習分為幾個階段,並脫離死板的單向式灌輸,達到一次次高品質的學習成果。Dr. Kuhlthau說明了知識時代批判思考與合作學習才是有效率的學習之道。
Dr. Kuhlthau明天要參加台大圖資系主辦的「數位圖書館與資訊行為研討會」,這幾年許多圖資界的大師都來到台灣與我們接觸,2008上半年有Diane Sonnenwald等等,這對各級圖書館基礎建設相對落後的圖資社群是一種莫大的鼓勵。本來打算明天也去參加研討會的,沒想到今天就能夠先親眼看見大師,一位學弟跟我說其他的講者也是當今一時之選,不過我卻沒聽說過,也代表自己在圖資領域要多下些功夫,多去活用各種可能的學習管道。
Dr. Kuhlthau在座談開始先介紹他的學經歷及他的兩本書,也介紹了
ISIC這個兩年一度的盛會,鼓勵有興趣的人可以多關心這個會議,Eric跟BigWolf各問了幾個有水準的問題,包括對ISP理論是如何的歸納、學習是否要受到感性的刺激才能改變原來的認知等面向的議題,本身演講的參與就是難得的機會,除了看熱鬧以外,學會了問問題,才能使好奇心變成一種慣性,培養進步的正向特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