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研究到底有多少不同的研究方法呢?
而我們可以試著想看看我們看過哪些研究論文,他們收集資料的方式有何不同?又如何分析資料,
某些研究人員的研究法有一定的取向,因為習慣,研究的內容與範圍,
科學家常在實驗室作實驗,而社會人文的研究者常使用訪談及文獻分析歸納做為評論的依據
各種電子測量儀器發明,有的研究使用有log的資料加以統計分析找出詮釋的基礎,
甚至變成一套標準或系統來驗證,還是倫理或是資料收集困難只能由觀察與訪談才能得之全貌,
從名稱來看,基本上實驗experient跟調查survey屬於量化
觀察obersation 跟訪談法interview或是民族誌ethonology屬於質化
如果把質化跟量化一起使用就是mixed method了,應該是牽就資料的收集便利與經濟,
而不是為量化而量化,為質化而質化,而質化研究如何做到有信效度呢?量化的偏誤也很難避免,但是研究是發掘真相的方法,要由我們大膽假設與信任,但須小心求證與引用
從賴玲玲老師的簡報可以看出來真的很多
Quantitative Data Collection
Experiment
Lab experiment
Field experiment
Survey/Questionnaires
Mail, email, Web
Benchmark tasks
Time on task, number of errors, movements in space, motion of the eye
User satisfaction scores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ion
Concerned with developing concepts rather than applying pre-existing concepts
Think aloud
Critical incident recording
Focus group Interview
Full-length interview
Stimulated post-task interview
賴玲玲老師的簡報
http://research.dils.tku.edu.tw/epaper/111/talk2008_user_school.pps
0 意見:
張貼留言